PG电子平台

新闻动态

媒体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新闻 >> 正文
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在南京召开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2-09-05 18:11


 




为进一步探索中国设计理论与建构,探讨中国工匠培育与乡村振兴等核心问题,以期建构以中国问题为核心的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同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理论与创意文化研究室”、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承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市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委会、世华设计教育专委会、长三角乡村设计研究工作室、《设计学研究》编辑部协助举办的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于2022年8月11日在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作为中国设计理论暨“中国工匠”高峰论坛的第六次集体亮相,围绕(1)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基本问题(2)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发展历程(3)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基本形态(4)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生产方式(5)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生活结构(6)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生态系统(7)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治理体系(8)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未来发展,八个主题方向,展开对“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问题的集中探讨,以期推动设计理论的发展、指引中国乡村的未来方向。

本次论坛主要由开幕式(会议开幕式和展览开幕式)、专题演讲、分论坛交流和闭幕式四个环节组成。

我校副校长张晓琴教授,论坛发起人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东南大学赵军教授以及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平教授、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陈相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领导班子出席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主持。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张晓琴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的领导与专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直以来主动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表示未来设计学科将向着跨学科、多维度、交叉性的方向融合发展,未来乡村设计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期待设计学科在乡村领域“大有所为”,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献计献策。她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引擎,激励“文章合为时而著,构思合为时而作”的学术思想,协同更多的兄弟院校和社会力量,一如既往紧贴时代关切,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论坛发起人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则对此次研讨会做了主旨介绍。他指出,乡村是一个体系化生命体,乡村设计需以体系化思维探索设计创新、建设与发展之路。乡村设计属于国家发展展开问题,同时也是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他强调,乡村设计应立足于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理论、建构中国体系,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探索与建构当代中国有根的设计理论体系。他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聚焦当前热点、追踪理论前沿、开展学术研讨会,共同对乡村设计学体系深入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与人类。

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了对此次会议的重视与期许,他认为会议的召开聚集了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此外,他还对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表示感谢,对南京林业大学的设计学科发展表示支持。

在“第一届当代中国乡村设计提名展”开幕中,东南大学赵军教授对展出的作品做出点评,他指出,乡村设计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和乡野调查,设计师需要分清设计作品对于乡村实际来说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呼吁设计师更多去关注乡村设计的创新和实际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主持人祝遵凌教授做了开幕式总结,他表达了对一直以来支持设计学科发展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诚挚的感谢,同时也指出将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联合兄弟院校,在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指导与支持下,深耕乡村设计,建立富有林业特色的乡村设计学系统,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学科力量。

在专题报告环节,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做了题为《数字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的主题分享,他在报告中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应从大数据思维出发,走向未来乡村。同时,他还呼吁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够针对乡村现存问题,将数字与乡村相结合,以数字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

第三个环节的分论坛交流会则依据会议主题方向和提交论文内容方向,分为8个分场分别探讨了“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基本问题”“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发展历程”“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基本形态”“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生产方式”“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生活结构”“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生态系统”“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治理体系”“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未来发展”八个议题。

第一场分享会由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主持,山东艺术学院姜坤鹏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基本问题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南京师范大学张犇指出,“艺术乡建”目的是通过艺术手段参与乡村振兴,进行“文化赋能”,本质是对于当代乡村的文化精神、情感需求、乡俗秩序等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化治理,因此必须从乡村的自身逻辑出发,唤醒和激发乡民的主体意识,整合在地性优势资源,复构乡村文化生态发展模式。

PG电子平台孙斌则认为乡村文化系统应由农业生产系统、畜牧业养殖及其可持续利用系统、手工业制作系统、文化生活系统、教育系统、医药治疗卫生与生命维护及保障系统、对外交流及互动系统、内部和外部新陈代谢系统等构成,诸系统的建构与完善既是乡村文化设计及其再设计的历史的过程的结体,又是现实的表现。

吉利学院焦占煜则提出作为生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功能可供性”是生态认知科学方法的缩影。他分析了诺曼、盖弗和哈特森发展吉布森的“功能可供性理论的成果,认为“功能可供性”理论在虚拟空间、设计实践领域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本分会场所涉及的其他论文,除了对乡村设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外,还从自身参与的实践案例入手,对现实数据进行研究,提升了研究的整体可行度。

第二场分享会由东南大学徐习文主持,江苏师范大学陈芳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发展历程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东南大学钟博认为,梁漱溟乡村建设的设计思维对当今的乡村振兴有启发性,他梳理梁漱溟乡村建设相关理论思想,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设计思维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与影响。

山东艺术学院姜坤鹏则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中国消除二元结构,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其中手工艺产品设计价值的凸显,体现的是乡村文化的缩影。他针对齐鲁乡村中的传统手工艺发展状况,分析了民间手工艺在齐鲁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创新转化路径,为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建议。此主题分享多聚焦典型乡村地区,多维度研究区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当代创新,对未来乡村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第三场分享会由徐州工程学院赵绍印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丰果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基本形态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长沙师范学院贺文龙从轻动漫设计的角度提出,乡村振兴需结合文化设计对乡村产品进行包装激活,通过品牌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旅游文创设计、农博展陈设计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宁波大学王怀壮则立足于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困境,从教育建筑改善对乡村教育产生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弗朗西斯·凯雷在非洲乡村的教育建筑实践过程,总结了其设计特点和理念,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凯雷启示和建筑美学促进乡村教育特色发展的设计建议。

南京工程学院许悦则通过分析乡村文创数字化发展目前面临的短板,提出微公益助推乡村文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新路径和品牌建设新举措,探索微公益协作框架下,乡村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与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新格局。此主题的论文分享,选题热点、分析深入,反映出各位学者的扎实学术功底和对乡村设计基本形态的多角度深入理解,拓宽了乡村设计的路径和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能量。

第四场分享会由南京林业大学李永昌主持,PG电子平台孙斌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生产方式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东南大学任绍阳提出,农产品包装需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进行整体品牌引入,并根据市场调研进行细分产品积极打造线上展示平台,从而实现文化认同与品牌认同,引发情感共振达到促进消费的目标。

东华大学陈庆军则认为,乡村IP作为乡村设计的新内容,可促进乡村资源在新兴产业中的有效转化,乡村IP的主题和内容来自乡村世界的各种元素。他以三个具体案例,阐述乡村IP在乡村品牌、乡村文创、乡村研学、乡村文旅等设计实践中,重构乡村物产、乡村社会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建立地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系统连接。

江苏师范大学包腾则以苏北地区国家级特色小镇铁富镇为研究对象,以文化IP形象设计为研究视角,通过解构与重构、叙事性设计等方法,力图为铁富镇文化IP的设计与创新提供参照。此主题的分享围绕乡村设计的生产方式展开,主要以乡村文创设计、乡村文旅设计、乡村遗产保护与再设计为主,在自身实地调研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文化特色,以设计的手法吸引人群激活乡村活力。

第五场分享会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禹峰主持,长沙师范学院贺文龙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生活结构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江苏师范大学戈焘焘以连云港西山村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当地渔村文化为研究视角,调查了当地居住空间类型以及演变历程,深入发掘了当地渔村文化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价值,力图为解决当地居住空间设计同质化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丰果则基于后工业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特征,结合苏南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变化,分析了苏南地区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特征。

东南大学高云庭则提出,乡村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化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设计工作,人文品质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他从环境、经济、伦理、文化、艺术、情感六个方面,阐述设计理应承担责任,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此主题的分享,对乡村发展背后的生活结构与社会特征进行挖掘,从乡村文化、产业结构、空间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对乡村的未来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第六场分享会由南京师范大学张犇主持,吉利学院焦占煜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生态系统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宁波大学曹盛盛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保护乡村环境生态、改善乡村农业生态和构建乡村文化生态来推进乡村系统性生态设计,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助力城乡技术与数据的对接、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城乡多样化文化共存来促进城乡互融共生,进而提出在AI时代乡村生态设计对传统价值的传承和对新的技术应用价值的挑战。

南京林业大学姚嘉琪则对乡村土壤养分流保护的农学思想、耕作方式以及景观现状进行综述,进一步提出乡村景观优化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乡村景观在生产空间、居住空间、活动空间三个方面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以期未来研究能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融入土壤养分流保护的生态思想。此主题的分享,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乡村生态系统的优化提出建议,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政策,对乡村未来生态发展方向做出展望,具有开拓性实践意义。

第七场分享会由南京林业大学杨杰主持,苏州科技大学吴小勉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治理体系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婷玉为探讨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的文化自觉与价值输出,总结了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拓宽介入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式设计体系、建立艺术设计学视角下的有效评价反馈机制等措施,促进乡村建设价值的有效输出。

南京邮电大学陈媛媛则提出,数字信息时代的村落,蕴含着来自乡村文脉的传承、新生和绵延的力量,乡村文化的数字叙事设计意味着传统乡村文化以有机更新式的“重建”而“成长”,其体验转型则承载着村民精神文化的审美认同。

徐州工程学院赵绍印则以土生土长的高粱秸秆作为工艺美术的材料,分析了其生活日用功能性满足器具和装饰性器具的不同种类。以引起学者对这类充满乡土味道的工艺美术的关注,寻找本土的设计文化基因,发挥其在构建中国设计理论中的启发性作用。此主题的分享,为当代乡村设计与设计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本主题下的其余论文还聚焦数字乡村设计问题展开其设计治理理论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丰富了乡村设计研究视域。

第八场分享会由东华大学陈庆军主持,宁波大学曹盛盛评议。本分场的学者主要就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的未来发展做了专题性探索。

其中,江苏师范大学陈芳以徐州乡村为研究对象,以“设计思维”为研究视角,提出基于设计思维的徐州乡村振兴离不开本土力量的支持,应突破“物”的视角边界,将“为当地人而设计”置于核心位置,更应重视村民主体、激发村民内在能动性。

苏州科技大学吴小勉结合我国乡村设计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乡村设计的发展资源与需求,揭示了乡村缺乏设计资源的整合,缺少对反思层设计的分析,农民尚未成为设计主体以及内生性设计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突破空间与行业边界的乡村设计资源整合,多层级追踪调研用户设计体验、使农民成为设计与创新的主体以及构建适宜乡村内生性设计发展的场域结构的乡村未来发展策略。

同济大学的邹其昌则提出,“体系思维”(the Systemic Thinking)或“体系化思维”( the Systematic Thinking)理论展开对乡村设计理论问题的系统深入思考和多元探索,乡村是一个体系化生命体,乡村设计必定要以体系化思维探索设计创新、建设与发展之路。此主题内容对乡村未来设计发展路径做了深入研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乡村设计融入自己的思考,为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最后是论坛闭幕式,闭幕式由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薛冲书记主持,他首先代表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对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专家、与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以邹其昌教授为代表的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对设计事业的热爱,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心与回应,以及对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执着精神。他指出,此次论坛关于八个议题的讨论,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宏观与微观相得益彰的体现,生动诠释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使命、体现了本次论坛的时代价值。随后,同济大学的邹其昌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届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效,并感谢南京林业大学为本次会议的顺利举行所做出的精心安排。他指出,本届研讨会所列举的八大议题是对乡村设计学体系的基本结构或核心领域的理解,他强调,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营造人民美好生活,应努力探索构建立足当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设计理论体系和中国设计学派,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发展。

本次论坛收到了40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约600页,近60万字,形成了一部丰厚的乡村设计学体系探索著作,是中国设计理论工作者又一次集中亮相。

 

 

  • 版权©2011-2022 PG电子平台.  

    闽ICP备00884024号     闽公网安备 6585218288809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95-23691686          学院地址:南京市中保村高教新村04幢205室


    • 新浪微博

    • 校务微博

    • 团委微博

    • 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